close
「面對它,接受它,處理它,放下它」,堪稱處事應對的寶典; 這四個境界,看似容易,卻難做到。許多人連前兩關都過不了, 只知逃避現實,遑論正面處理。有些人以大無畏的精神,正視困境, 直接迎敵,好不容易處理好了,卻在心裡留著疙瘩,鬱鬱難解;「 放下」,可說是最難的課題。
放下,指的是心境上「船過水無痕」的灑脫與看開, 不是表面做出的姿態;外表要表現得若無其事不難, 內在要隨意自在,卻是其難無比。
有個故事很有趣:宋朝理學家程顥、程頤兄弟,同為理學家, 平日道貌岸然,遠離聲色。有一天,兄弟赴宴,主人請來娼妓作陪。 程顥神色自若,不受影響,程頤卻緊張嚴肅。事後程頤問:「 吾道中人不與娼妓為伍,吾兄怎麼視若無睹?」 程顥笑道:「 當時座中有妓而我心中無妓,如今,座中無妓而你心中有妓。」
有妓無妓,全在乎心。程顥超脫了,娼妓在側,卻不在他心裡; 而程頤的娼妓長存在他心中,宴會結束後,還放不下, 他被道德束縛綁架了。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與其逃避抱怨,不如積極處理, 而處理結果不管能否盡如人意,最後都得放下,別擾了心頭, 亂了步伐。「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楣事,那只有面對它、接受它; 能夠面對它、接受它,就等於是在處理它,既然已經處理了, 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,應該放下它了,不要老是想著:『我怎麼辦? 』」而是「睡覺時照樣睡覺,吃飯時照樣吃飯, 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。」這是處事最高境界。
解決困境的主張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」
面對它就是「正視困境的存在」。
接受它是「接受困境存在的事實」 。
處理它則是「以悲智之心處理困境」,也就是「以慈悲對人, 用智慧對事」。
放下它是「處理後心無牽掛,自在的放下」。
面對它就是「正視困境的存在」。
接受它是「接受困境存在的事實」 。
處理它則是「以悲智之心處理困境」,也就是「以慈悲對人, 用智慧對事」。
放下它是「處理後心無牽掛,自在的放下」。
安定人心的主張:「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。」
提昇人品的主張: 「安心:在於少欲知足。安身:在於勤勞儉樸。安家: 在於敬愛互助。安業:在於服務奉獻。」
此文感謝 Nelson email 提供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