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香皂的人多半都遇過白粉的問題,有時候香皂的表面會有一層白白的粉末,它還是會起泡,pH值也OK,但是就是 會影響到香皂的外觀。到底白粉是怎麼產生的呢?如果知道它怎麼產生,就能找到預防之道。很多人對於這個現象有討論,但是結論莫衷一是,一般的建議都是加強 保溫與隔絕空氣,但是似乎也不總是有效,我們經由多次的實驗與觀察,找到了其中的秘密,因此我們的香皂是不會起白粉的。


先解釋白粉的成因:白粉的出現是因為有些皂分子形成的時間太晚,沒辦法跟其他夥伴形成大結晶,變成零散的晶粒,外觀就成了粉末狀。也 就是說,白粉的組成份子都是比較慢成皂的分子,所以很多人推測是「溫度」造成的,這不完全錯。但是如果更進一步研究,會發現溫度也不是主因,因為如果直接 把皂糊攪成薯泥,就算不保溫也不會有白粉。

那麼什麼狀態下會產生白粉呢? 仔細觀察,白粉通常都在香皂的最上面產生。簡單地說,是那裡發生了輕微的油鹼分離現象,表面的鹼量比較少,所以皂化的速度變慢,無法跟大家同時形成大結 晶,才發生白粉。當油鹼分離太厲害的時候,底部的鹼還會過量,就會發生中間正常、底部碎裂的症狀。

要探討這個問題,先簡單地定義,借用我們的合作夥伴EP's的說法,香皂的皂化可以分三部曲,第一部就是剛混合到濃稠之前,第二部是從 濃稠到入模前,第三部是入模後。 發生白粉的問題主要是第二部的時間有沒有控制好。

因為 入模的時候皂液還不是完全固體,所以其中的液體(油跟鹼液)還有移動的機會,油往上跑、鹼水往下跑,如果停止攪拌以後油跟鹼水還有很多可以移動的時間,分 離的狀況就越明顯,症狀也就越多(白粉、鬆糕等等)。由此可知,「空氣」並不影響白粉,接觸到空氣的問題主要意味著「保溫不足」。溫度不夠有可能造成白 粉,但也有可能不會,只能說溫度不足會加重產生白粉的症狀,但是只要不會產生白粉的狀態下,不保溫也不會產生白粉。 所以要預防白粉產生的方法,就是要知道「什麼狀況下不會產生白粉」。

通常書上都會告訴我 們,打到畫八不會消失就可以入模,所以以這個狀態稱為trace。但是這樣的判斷沒有考慮到「配方」的差異,不同的配方,從trace到薯泥之間所需要的 時間有很大的差別,有的配方動作快,可能從trace到薯泥只要半分鐘,這種就算剛trace就入模也會很漂亮;有的配方trace以後再打半小時也還是 那副樣子,這種就算trace以後才入模也會油鹼分離。如果入模的時機都一樣的話,會觀察到「比較難trace的配方比較容易出現白粉」。如果要避免白粉 的話,最好就是從停止攪拌到香皂變成不流動的狀態的時間越短越好。

那要怎麼去抓最適當的 入模時機呢?這就要看皂化一部曲需要多少時間。如果皂化一部曲的時間很短,那麼二部曲的時間也很短,所以只要trace就可以入模。如果一部曲的時間很 長,那麼trace再繼續慢慢打,它也不會發生風雲變色的慘案,可以一直打到很稠、很稠再入模也是安全的。要做花樣的話,就拿慢的配方做,等到trace 了以後再慢慢搞花樣,時間很充分。速度快的配方,就認真打到trace入模就算了,至少它會很均勻、很漂亮。

不過這個原則的大前提是整個配方的油量、鹼量跟水量都正常才能使用喔!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